5月31日,在舞钢市枣林镇,大片大片麦田里打捆后的麦秸秆像大石磙一样,三五成群的人正在将打捆后的秸秆一堆堆地堆放在一起。
“你们不是在收秸秆吗?为啥不直接装车,而是先堆到一起?”“拢到一起的,算是我们抢住了。”该镇罗庄村养牛大户袁遂林一边擦汗一边不好意思地说。
为了从源头上解决禁烧难题,近两年来,枣林镇利用镇域内养殖业发展迅猛的优势,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、引进先进技术,牵头联系各大养牛、养羊大户制订收储计划,引导岗郭村、张卜庄村、赵庄村等几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买机械给麦秸打捆,使秸秆变废为宝,成了养殖户的“抢手货”。
“今年天气好,麦秸秆每捆3块钱,收一亩地的麦秸也就200多块钱,值得很!”赵庄村养牛大户赵秀银说,他要趁着这几天多给牛抢些口粮。
正说着话,周围田地里出现了十几辆拉麦秸车。来的养殖户多了,就开始“抢”了,一到地里,大家就将麦秸捆拢起来“占为己有”。
“我们集中统一打捆后被当地养殖户买走。除了在本地给秸秆打捆外,还去南阳、舞阳等地,这样一个麦季下来,光秸秆打捆就能挣近7万元。”来自岗郭村郭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说。
“以前,小麦秸秆堆在地里,群众怕影响玉米出苗,运出去又耗时费力,大多选择焚烧。通过近两年的转换利用,小麦秸秆成了‘值钱货’,农民和养殖户都受益,从源头上解决了禁烧的难题。”该镇党委书记王永涛说。